
期待已久的公視「她從海上來-張愛玲傳奇」終於上映了。這齣連續劇是由她客居美國開始演起,夾雜倒敘的回憶。其中很多情節畫面,出處來自她的文章。
她的小說我還沒全部讀完,其實張愛玲的小說剛開始入手時會覺得難以咀嚼,但花些功夫一讀進去就出不來了。那些瑰麗的飾語,是她極力想保存在記憶裡,帶著中國氣味的世界。可以感受到,她深愛的,不僅是精緻華美的紗衫旗袍,還有她想要卻得不到的人。
我讀的第一本張愛玲是她的散文集「流言」。其中一篇「私語」,講自己過去成長的一些經歷,只是片段地描述,她的憂傷與寂寥卻一圈一圈地擴散開來,讀完的時候內心無法平靜,情緒不斷往下沈。
因為父母的婚姻破裂,她年幼時就知道離別的滋味,她形容母親出國前伏在床上痛哭的一幕,有「海洋般無窮盡的顛波背慟」,無法在完整的母愛中成長的孩子,只能自己逼著自己長大。後來吸鴉片的父親娶了一位後母,她們處的不好,終於引爆了一次激烈爭吵,父親將她囚禁在房間,甚至揚言要拿手槍殺了她。那一刻她覺得這屋子彷彿變得陌生,青光白牆,透著一股靜靜的殺機。她病了,父親也不替她找醫生,病榻上她一直盤算著逃出這房子的各種方法,我想她的心是被撕裂了。
她病好之後逃到母親家,後來弟弟也翹家避了過來,帶著一雙報紙包的籃球鞋。母親的財力只能負擔一個人的教養費,她看著弟弟哭了,無能為力,再一次忍受手足分離的痛苦。
被所愛的人所傷,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,至於她與胡蘭成的戀情,我瞭解的不多,不難想見,她遇見的,是一個多情又絕情的男人。
「私語」記到最後,這可愛又可哀的年月,我真的感受到了,張愛玲生命中的蒼涼。
她的小說我還沒全部讀完,其實張愛玲的小說剛開始入手時會覺得難以咀嚼,但花些功夫一讀進去就出不來了。那些瑰麗的飾語,是她極力想保存在記憶裡,帶著中國氣味的世界。可以感受到,她深愛的,不僅是精緻華美的紗衫旗袍,還有她想要卻得不到的人。
我讀的第一本張愛玲是她的散文集「流言」。其中一篇「私語」,講自己過去成長的一些經歷,只是片段地描述,她的憂傷與寂寥卻一圈一圈地擴散開來,讀完的時候內心無法平靜,情緒不斷往下沈。
因為父母的婚姻破裂,她年幼時就知道離別的滋味,她形容母親出國前伏在床上痛哭的一幕,有「海洋般無窮盡的顛波背慟」,無法在完整的母愛中成長的孩子,只能自己逼著自己長大。後來吸鴉片的父親娶了一位後母,她們處的不好,終於引爆了一次激烈爭吵,父親將她囚禁在房間,甚至揚言要拿手槍殺了她。那一刻她覺得這屋子彷彿變得陌生,青光白牆,透著一股靜靜的殺機。她病了,父親也不替她找醫生,病榻上她一直盤算著逃出這房子的各種方法,我想她的心是被撕裂了。
她病好之後逃到母親家,後來弟弟也翹家避了過來,帶著一雙報紙包的籃球鞋。母親的財力只能負擔一個人的教養費,她看著弟弟哭了,無能為力,再一次忍受手足分離的痛苦。
被所愛的人所傷,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,至於她與胡蘭成的戀情,我瞭解的不多,不難想見,她遇見的,是一個多情又絕情的男人。
「私語」記到最後,這可愛又可哀的年月,我真的感受到了,張愛玲生命中的蒼涼。
全站熱搜